
下面为原文内容:近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言啾啾”普通话推广服务队的14名师生,在贵阳市花溪区高坡苗族乡高坡村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5天时间里,队员们针对高坡方言特点,梳理出了3类易错字、词、读音,并通过绕口令、诗朗诵、场景模拟等寓教于乐的趣味课堂教学,纠正当地学生的普通话发音问题。
高坡乡是贵阳市著名的旅游景区,当地经济发展对讲好普通话的需求很高。在活动前2天时间里,志愿者的工作以普通话普及情况调研为主。在陈辰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对0-18岁、18-50岁、50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群进行问卷调研,并收集语音样本,摸排当地普通话普及程度、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

贵州轻工职院的志愿者在调研走访村民
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大部分人缺乏在日常生活说普通话的氛围。其中,老年人不会说普通话但能听懂一些普通话;年轻人基本会说普通话,但贵州乡音偏重,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普通话;中小学生普通话稍微好些,不过也存在字词表达不清等问题。对此,队员推荐了团队自主研发的“言啾啾”普通话精准纠正APP,告诉他们通过线上学习就能改善发音及表达。今年3月份,为更加便捷地推广普通话,贵州轻工职院开始研发“言啾啾”APP,现已建立易混淆字、词、发音数据2万余个,并与4所乡村小学50名教师结对。
教育部印发的相关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基础较薄弱的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6—10个百分点,接近或达到80%的基本普及目标。
在调研过程中,志愿者还邀请当地10岁以下的小朋友来参加在高坡乡政府举办的普通话趣味课堂教学。3天时间里,贵州轻工职院的学生们通过绕口令、诗朗诵、场景模拟等方式,为当地70名小朋友开展了类型多样的课堂。
“三山四水,三山屹四水,四水绕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时春……”课堂上,3位拥有普通话二级甲等水平的贵州轻工职院学生带着小朋友读绕口令,并鼓励大家站起来大声朗读。对于平翘舌不分等问题,志愿者们一一进行纠正。

孩子们在进行场景模拟
场景模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志愿者们将亲手制作的道具,戴在小朋友头上,让其扮演小猫小狗之类的动物角色,然后尝试用各自的方言进行交流。有时,由于发音存在差异,双方在某些话题上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贵州轻工职院的师生们通过类似的实际事例,让当地小朋友深刻理解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我们缺乏与外界进行深度交流的机会。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实际上,很多乡村孩子充满了学习知识的渴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举办相应的趣味课堂,为提升普通话推广水平尽一份力。”贵州轻工职院学生姜力炜对记者说。
“言啾啾”普通话精准纠正计划是贵州轻工职院团委在多年推普工作基础上打造的专项志愿服务计划。7月6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入选团队名单,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言啾啾”普通话推广服务队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