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为原文内容: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贵州“新四化”发展,持续深化产学研用、产教融合工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在今年的暑期三下乡中,2022年“走近千村观察,助力乡村振兴”轻工化工系“轻工有荔同心助农”志愿服务队积极依托系部科技特派员,并结合学院驻村干部队伍,形成双轮驱动之势,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7月10日,以轻工化工系主任王珂佳、李洪星博士为代表的省、州级科技特派员、团总支书记代时超及指导教师刘燕妮、唐链和“轻工有荔同心助农”实践队赴黔南州荔波县贵州朴堤酒业有限公司开展企业调研活动。
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生产车间、产品展示区等,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发展定位、生产规模以及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内容,通过“亲眼看+亲耳听”式的参观学习,同学们深深为酿酒技术的神奇所震撼,并对酿酒技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和企业用人需求有了深入了解,更加明确了专业就业方向。

调研中,大家观看了青梅酒的生产过程,品尝了青梅酒的特色韵味,省科技特派员、系部白酒专业骨干教师王珂佳对青梅酒的风味、口感和制作工艺进行了一一介绍,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教学课。
7月12日,系教工党支部纪检委员、州级科技特派员李洪星博士带队,跟随驻村干部蔡涛老师和尧古村罗汉果种植小组组长覃引玩,一同到尧古村罗汉果种植基地开展特色产业调研。
罗汉果有清热解毒、化咳止痰等功效,是药食两用的名贵中药材。其花为单性,雌雄异株,花粉具粘性,风媒和虫媒传粉较为困难,自然结实率低,需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
参观中,志愿者认真学习人工授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帮助种植基地开展罗汉果人工授粉,完成多余侧枝的裁剪,确保罗汉果植株良好生长、提高结实率。
罗汉果种植已帮助尧古村村民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增加全村收入的重要产业。在调研过程中,科技特派员李洪星博士就罗汉果的种植管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当地村民进行了讲授,并就罗汉果的产品销售和深加工进行了交流讨论,提出了更多可参考的意见建议。
荔波县积极推广“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罗汉果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是当地政府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缩影。关于基地未来发展方向,覃组长说:“希望将罗汉果基地打造成一个产业园,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广适合南方喀斯特山区发展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助力当地增产、群众增收。”

7月13日,在系教工党支部纪检委员、州级科技特派员李洪星博士指导下,实践团由代时超、唐链、刘燕妮三位老师带队,随我院派驻荔波村干部蔡涛老师、林涛老师和宋庆胤老师,分别到尧古村、德门村、瑶山村、红光村、高桥村等地开展土壤和水质采样检测活动。
采样前,李洪星博士与蔡涛老师积极沟通交流,确定采样地点、采样方案,同时,为确保样本的纯度和检测结果准确性,李博组织采样同学做采样技术指导和任务分配。
同学们共收集水质样本13份,土壤样本10份,旨在检测土壤成分和检测生活用水成分,通过改善土壤微量元素及酸碱度等提高当地经济作物产量,做好村民生活用水健康监测。
采样结束后,李洪星博士将样本及时送回学校,由我系教师团队对水质和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后续将根据样本检验检测情况,结合荔波县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相关绿色生态服务,助力乡村生态振兴。